走近宋慶齡
發布時間:2024-01-15 09:45:12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秦文君 | 責任編輯:孫靈萱作者:秦文君(兒童文學作家,上海市作協副主席)
我在心里敬仰宋慶齡這個閃光的名字整整60年了。最早認識宋慶齡是因一本雜志——《兒童時代》,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宋慶齡女士親手創辦的全國第一份少兒綜合期刊。宋慶齡為《兒童時代》題寫刊名,撰寫創刊詞。雜志面世之后,她多次為雜志題詞,前后為它撰寫了十多篇文章。
《國之瑰寶——宋慶齡的故事》(秦文君著)近日由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
七八歲的時候,我的童年生活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鄰居家的男孩被《兒童時代》報道了。這男孩長得黑黝黝、矮墩墩的,是弄堂里的淘氣包,他在上海淮海中路小學就讀,是該校足球隊的主力隊員。《兒童時代》雜志報道淮海中路小學足球隊的故事,提到幾個小足球隊員的名字,其中就有他。
男孩萬分自豪,拿了一本雜志給我看。我看后大為感動,覺得這家雜志太棒了,那么貼心,竟能在第一時間捕捉到我們兒童的生活,便纏著爸爸為我訂雜志。那之后,每次來新的雜志,我都會迫不及待地翻開來讀,常常能找到宋慶齡的名字。那段記憶太深刻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名字。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了解到雜志的創辦人宋慶齡是舉世聞名的20世紀的偉大女性。從青年時代起她就追隨孫中山,獻身于偉大的事業。孫中山逝世后,她勇敢地去完成他未竟的事業,在而后的革命生涯中,矢志不移地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事業、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而鞠躬盡瘁,受到人們的無限景仰和愛戴。
宋慶齡的光芒照耀了兒時的我,《兒童時代》成為我的文學啟蒙讀物,它讓我愛上了閱讀。后來,我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從而有了嘗試創作的熱情。1982年我發表第一部兒童中篇小說,之后不停息,出版《男生賈里全傳》等70余部小說,漸漸成長為一個受讀者喜愛的兒童文學作家。
2001年,上海籌辦中國福利會出版社,出版方向是海內外宋慶齡研究的學術成果、兒童讀物等。我有幸受邀擔任了出版社的首任總編輯。出版社的辦公地點最初設在上海陜西北路369號,是那幢有黑色籬笆墻的、有無數故事的宋氏老宅。后因宋氏老宅屬于歷史保護建筑,難以安裝辦公所用的電纜和相關設備,出版社搬遷到常熟路157號。那時,給我的辦公室,恰巧是宋慶齡當年在中國福利會工作時的辦公室。不久,我兼任《兒童時代》總編輯。我在那里工作了四年,審讀了若干研究宋慶齡的書稿,參與過和宋慶齡的事業有關的活動,奇妙的淵源讓我越發敬佩這位偉大女性博大的情懷以及貫穿她一生的無畏、坦蕩和優雅。
2021年3月,中國和平出版社的林云社長約我書寫一本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宋慶齡故事,我埋藏在心中的創作激情被點燃了。
在我看來,寫作這本僅僅幾萬字的書是特別隆重的。我推掉了所有雜事,歷時一年半沉浸其中。
這本書的寫作必須求真求實。和宋慶齡同時代的歷史見證人幾乎找不到了,要獲取翔實而深入的材料,只有參閱大量歷史舊照、書籍、研究論文。我像中學生似的把一摞一摞的資料搬出來,研讀了一遍又一遍,小心翼翼地勾勒歷史的大輪廓。我還深入宋慶齡創辦的機構、她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尋找上海市、上海各區縣的檔案館發布在各平臺的文獻資料,以及近年來中國福利會等機構發掘出版的、鮮為人知的“203檔案”,也查找上海文史研究館有關孫中山和宋氏家族的所有文章,竭盡全力去搜集可靠的材料。我查閱、收集的資料十分豐厚,可以寫個三卷本,但我又必須警惕某些資料在傳播過程中被虛構、被“加戲”,或被誤傳。我花費了一年的時間,以鄭重的態度對史料進行考證,寧缺毋濫。特別是書中出現的50余位真實的歷史人物,他們涉及的一個個歷史事件,我都反復查證,甚至實地考察。比如有一張宋慶齡1913年從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畢業后,去波士頓看望弟弟宋子文等人的舊照,合影里還有兩個陌生的年輕人,看著和宋慶齡很親密,但通過各種渠道,都無法得知他倆是誰。后來,我通過上海一個區縣的檔案館,核證他們是宋慶齡的表哥牛惠生和表妹牛惠珠。他們的父親牛尚周,既是宋慶齡的姨父,也是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結識孫中山的牽線人——牛尚周曾在電報局任職,有個同事陸皓東正是孫中山的發小和摯友。后來,牛惠生獲醫學博士學位,成為一名頂尖的骨科醫生,而牛惠珠嫁給了過養默。我特意去上海的華山路看了他們曾經的住處。
這是一個為少年兒童而寫的美好的讀本,因此我采用了純凈、通透的寫法,通過孩子們能理解的敘述,讓他們讀懂宋慶齡,讀懂她經歷的時代煙云,彰顯這位偉大女性堅定的信仰、不懈的追求、高潔的境界以及她的人格魅力。童年時代的孩子們最想了解宋慶齡什么樣的故事?經過反復的調研和斟酌,我決定以孩子視角的系列提問確定大綱:她的家在哪里?她的勇氣來自哪里?成長的動力是什么?她的友情、親情、愛情是怎樣的?她曾歷經多少磨難?她怎樣保持大愛的情懷?她為何能一生輝煌成為國之瑰寶,真正做到了少年靜美嫻雅、中年大義前瞻、晚年高貴致遠?我起初嘗試用更文藝、華麗的多重敘述的寫法講述宋慶齡的一生,但寫了幾章之后被摒棄了,我就怕失去本真。于是,我盡力考慮孩子喜歡的風格,用單線、純凈,更為感性的敘述方式來寫。
我想,我絕不能將這本書寫成扁平化的偉人故事,于是借鑒了小說嚴絲合縫的手法,在浩瀚的史料長河中采集珍珠,用點面結合、環環相扣的方式,刻畫真實而立體的人物,講述歷史事件和社會規則,力圖還原被遺忘的許多細節,讓區區幾萬字的書中,蘊含歷史長卷,體現時代的特征、社會的肌理、人生的脈絡,讓史實、人物以及人物關系清晰、洗練,相互映照,經得住小讀者的揣摩、提問。
《國之瑰寶——宋慶齡的故事》終于出版了。宋慶齡為理想奉獻自己的一生,她是如此睿智、仁慈、高雅、美麗,是一位偉大的中國女性。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在500多個辛勞的日夜里,用清澈的文筆,輕輕地、崇敬地,致意獨特、優雅的她。